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城区中心,海拔1135.5米,宝塔山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时指出:"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延视察时,神情专注地参观了全部展览内容。
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
梁家河村容村貌、知青旧居
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
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据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
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公社已把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近平。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1970年,村里为知青砌了6个并排的新窑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知青院"。
延安学习书院
延安学习书院是全国首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体平台,于2017年5月4日正式揭牌开放。书院位于延安新区为民服务中心西侧.
延安学习书院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高地,是展示延安人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新窗口,是面向全国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及学习交流的新平台,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新载体,也是广大市民读书研讨的新空间。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在南泥湾开展的大规模生产活动。目的在于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坚持持久抗战。
南泥湾位于陕北延安东南50余千米的黄龙山区,原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荒野,但土质肥沃,可耕面积较大,适于大规模垦荒生产。
1941年初,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地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实行“屯田政策”。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且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指战员自己动手建窑洞、搭帐篷、挖野菜、制农具,逐步解决了吃住和生产资料问题。为掌握当地耕作技术,他们派出人员向边区劳动英雄学习撒种、施肥、留苗等农作技术。经过2年的努力,农业、工业、运输业等各项生产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共垦荒播种3.8万亩,收获细粮4250石。
1943年,南泥湾开展了规模更大的生产运动。1944年,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垦荒种地达到26.1万亩。当年10月,主力部队南调,所余部队不足4000人,完成秋收任务有困难,遂将一部分土地移交兄弟部队和边区各机关管理。这一年全旅收获粮食2万多石。
黄河壶口瀑布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